close



 


先前介紹過節拍器後,接下來再介紹學音樂的人不可不知的調音器(Tuner)。在早期使用的並不是現在的電子調音器,而是使用音叉,經過敲擊後發出固定的頻率,利用其調整樂器音律。隨著時間的演變,現今的調音器大多為電子式,甚至與節拍器等不同功能結合,成為複合式的器具。但雖為電子調音器,仍有調音不準的狀況發生,所以在購買時一定要考量一下,切勿因省錢而受氣。


 


所謂調音器的功能是用來調音準,而在調長笛音時,還有一種輔助的道具叫調音夾。它的用途是方便接收樂器聲音,在調音時會只接收到樂器本身的聲音,而不致接收到外界音源造成干擾。調音夾的構造,是一個夾子狀的接收器經過導線輸入調音器,傳導單一樂器的音頻,適用於在一個很吵鬧的環境使用調音器,如社區大學的大班課,若是在班級內進行調音,調音器收到的音頻不只是你的音,連其他的音源也會被收進去,因此調起音來就很困難。反之若是處在一個很安靜的環境下,那調音夾就無用武之地了。


 


調音器的音頻眾說紛紜,以下的定頻供大家參考…首先為440Hz,近代的音樂於一九三九年通過決議,以440Hz為樂器調音之統一標準。但如果你是以歐洲的錄音為練習版本,樂團的音頻標準則介於442-443之間。至於調音的時候,記得先試音,待長音已達穩定時再視調音指針進行笛身的調整。指針在正中央為準確的,偏左表音高偏低,笛身需塞入變短;相反則是偏高,要拔出變長。記得也要注意吹奏的音高是否與調音器顯示的音名相同,有時會因太高或太低,而導致音高與音名不符的現象。


 


當然,也有學生曾提到不是應該靠耳朵來聽聲辨位嗎?的確,如果是音樂系的學生,又或是科班出身的學生,一定有過學習這方面的經驗。但今日在課程內的同學,個人認為需逐步的培養音律的概念,所以借由調音器來體會音準的重要性,也逐漸引導學員聽出調音前後的差異。最後,學員對「音律」有著「準確」要求的好習慣,再進一步嘗試以耳朵來進行調音的能力培養。


 


那,使用調音器的益處與感想究竟為何?講師商請三位使用調音器有一段時間的學員,進行分享:


 


俊志的調音心得:


一、可以對自己笛子的每個音程吹氣所使用的速度及量的理解及掌握。


二、絕對音高的訓練。


三、室內樂或任何合奏時。音準一緻, 才有可能合奏出好的合音效果 。


(現為內湖週四班學員)


 


玉賢的調音心得:


我的第一位長笛老師,嚴格規定上課的第一個步驟就是要調音,從此便養成我吹長笛前一定先調音的習慣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學習到氣溫對長笛音高的影響,吹頭管與管身的位置並不是固定的,而是會隨著氣溫的高低,必須要拔出來一些,或塞進去一點。


 


隨著學習音樂的時間增加,我漸漸可以聽出其他人長笛的音高跟我的是否不同,特別是在練習室內樂時,兩把笛子若沒有調音,聲音真的很難合起來,無法產生共鳴。還有就是在跟伴奏音樂搭配時,若沒有調音,也會無法搭配。


 


音高過低的長笛,吹出來的聲音會虛虛的、有點沙啞的,調音之後,聲音就正常了。有一回成果發表會前,我協助佩菁調音,在調過音之後,她說她的長笛聲音變好聽了,也比較好吹,此後她就買了調音器。這個經驗讓我印象深刻,也更體認到調音是很重要的步驟。


(現為內湖週四班學員)


 


育慈的調音心得:


調音不只是為了要在團體演出中表現出和協的音準,更是自主練習時必要的一道程序;以前吹奏狀況一直很不穩定卻又找不出原因,這問題一直苦惱著我,後來在老師的建議下使用調音器;每次拿起長笛練習,在熱完笛之後,就先做調音的動作;養成習慣之後才發現,調音器對於學音樂來說,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,尤其是沒有音樂基礎,對音準毫無概念的我而言,初學時期調音器可說是我的音準小老師呢!


 


儘管一直都有調音的習慣,但剛開始只意會到指針指到正中央就可以開始吹奏了,漸漸的觀察到,由於每次練習都在固定的音準之下,狀況也將會是最穩定的,無形中更可以訓練耳朵對於音準的敏銳度呢!調音的時候先不要看著調音器,閉上眼睛吹出一個長音,自己認為音準及音質都很穩定的狀況下再睜開眼睛,或許結果會和自己認知有所落差,但千萬不要氣餒,我們的耳朵畢竟不是機器,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精準,但是卻可以經由這種訓練,培養成一副挑剔的耳朵。


 


調音或許只是一個小小的動作,卻可以讓接下來的練習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。和調音器當好朋友吧!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搭配自己的耳朵,藉此檢視習慣使用調音器之後,音色、音質及穩定度有何變化,這之間的差異是要靠自己親身去體會的喲!


(現為萬華週六班學員)


 


    現在班上同學大多都有複合式含調音和節奏的電子儀器,所以期望大家愛用它,養成好的習慣,相信吹奏上會更順心,更愉快!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lut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